“多措并举深化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采取不良资产处置、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以及市场退出等方式。”这是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中,关于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高风险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的七种方式。
据银保监会办公厅主任肖远企在近日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透露,监管部门制定过关于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相关指导意见,但目前整个处置机制还处在探索过程中,需要不断摸索与完善。
高风险机构的改革和风险化解,是2019年金融工作中重要一环,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核心之一。今年以来,个别中小银行的风险逐步浮出水面,监管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
目前暴露出风险的三家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都已经基于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特殊安排。此前有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商银行自5月24日被接管以来,业务并没有中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完成了清产核资和股东遴选的工作;锦州银行则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改组了董事会,选派了高管团队,目前正着力开展流动性管理和资产清收两项重要工作;恒丰银行则于上个月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了《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方案》等议案,将非公开发行1000亿股普通股股份,正在按照“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三步走的路径推进市场化改革。
“高风险机构的处置主要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问题机构的处置,二是怎么避免正常机构变成问题机构。”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陈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第一点,巴塞尔委员会有出过相关文件。对于后者而言,需要前期纠正的措施。他表示,目前我国存款保险条例设置了一些相应措施,但规定还需进一步细化。“例如美国就规定银行在低于一定资本充足率或者杠杆率的情况下,就要采取相应的前期纠正措施,我们也要在这方面规范化和制度化。”
对于预案机制,此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监管对高风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警示,对症提出补充资本、压降不良资产、限制股东分红、更换经营管理层、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要求。
而在处置问题机构时,肖远企指出,《意见》中提出的七个模式,不是只采取其中某一种,可以多种模式同时运用。他还透露,对问题机构处置方式有整体的指导意见,不过现在还处于探索过程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处理问题机构肯定不是一种模式。
至于设立过桥银行这一概念,肖远企解释称,设立过桥银行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个机构出现问题后,比如美国主要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来寻找新的投资人。“设立过桥银行,就是把问题机构拿出来,找一个潜在的投资者来对它进行管理,类似与我国的托管。把它的好资产拿出来,维持它的正常运营,经过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到两年。问题机构经营正常了,但不能靠自身去恢复,还需要找新的并购方,过桥银行就是让它有个过渡”。
陈昊提醒,过桥银行未来可能会涉及到损失分担和收购承接的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在存款保险机构和承接机构之间分摊损失。另外,问题机构处置过程中,包括对公企业客户,零售客户和同业客户的债权如何合法公平的对待,如何兼顾法制化和金融稳定,同样需要进行探索。
上述问题在《报告》中亦有所提及,其指出,金融风险处置的最终损失,应该由机构自身、原有股东、无担保债权人、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共资金依次分摊,以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在处置中的作用,进而减少公共资金的处置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但更多的细节还未公布。
此外本次发布的《意见》还指出,在高风险中小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过程中,注重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责任。推动制定并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把握强化市场纪律、防范道德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对不同机构,必须分类施策,遵循市场规律,在充分评估潜在影响的基础上稳妥实施,严防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
推动银行保险高质量发展解读之三 高风险中小机构如何渡过难关?银保监会详解七大手段
(来源于: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