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金融知识 / 正文

银行卡欺诈手法和防范方法

来源:金融监管局 发布时间:2022-03-02 14:45

类型1:利用短信、电话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编造一些貌似合理的事由,利用持卡人贪图便宜或紧张害怕的心理,骗取持卡人账户资金或卡号、密码等账户信息。比如有的发送手机短信假冒银行消费通知或中奖通知;有的打电话谎称持卡人亲人朋友遇到紧急事件需要资金等,欺骗、诱使持卡人通过ATM机将自己卡上的资金转到犯罪分子账号卡上。

防范方法:收到可疑信函、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等时,应谨慎确认,勿贪小便宜,也不要紧张害怕。如有疑问应直接到发卡银行柜台去询问,或拨打发卡银行统一的客户服务热线或中国银联的服务热线。关键一点是不要在ATM机上向自己不知道的账号转钱。

类型2:在自助银行机具上捣鬼不法分子往往在自助银行机具或ATM机上设置一些障碍或“机关”,窃取持卡人密码,或者造成无法正常交易或卡片被吞的假象。然后。他们假装好心事件需要资金等,欺骗、诱使持卡人通过ATM机将自己卡上的资金转到犯罪分子账号卡上。

防范方法:收到可疑信函、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等时,应谨慎确认,勿贪小便宜,也不要紧张害怕。如有疑问应直接到发卡银行柜台去询问,或拨打发卡银行统一的客户服务热线或中国银联的服务热线。关键一点是不要在ATM机上向自己不知道的账号转钱。

类型3:通过网络“钓鱼”窃资金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邮件、网络黑客软件及其终端设备,引诱持卡人登入到伪冒的网上银行网站,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账户信息后,制作伪卡进行消费、转账。

防范方法:持卡人在进行网上支付及登录网上银行时,不要使用不明链接或电子邮件提供的银行网站,登录时仔细检查网站名称、标识是否正确;不要在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操作网上银行或进行网上交易;密码长度尽可能长一些。

类型4:盗窃账户信息伪造卡不法分子通过盗窃、骗取、抢夺等方式获得持卡人的银行账户信息,伪造假卡后盗窃持卡人账户资金。伪造或盗用他人身份证明,使用虚假的申请资料申请信用卡后进行恶意透支消费,导致被盗用身份的人资信或实际利益受损。

防范方法:拿到新的银行卡后,要立即修改密码,并设置一些相对复杂的密码,不要设置如123456、888888等简单的密码,并应定期修改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等账户信息;不要向不可靠的公司、网站或个人提供自己真实个人身份资料(包括家庭、工作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