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金融要闻 / 正文

银行信贷 激活消费“春水”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1-16 11:47

春节临近,假日消费逐渐升温。不少银行在近期推出了消费贷新一轮优惠,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再次跌破3%。银行机构通过新发产品、发放利率优惠券、纳入“白名单”、拼团购等方式多管齐下促进利率优惠,各类“花式”促销再现市场。

可以看到,消费贷款在促进个人消费回升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银行通过消费贷款为个人短期的消费资金不足提供支持,不仅能够从微观上推动个人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进一步激发和扩大消费能力和意愿,而且还能从宏观上扩大当期消费规模,切实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无疑,顺应消费新趋势,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更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才能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2024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密集发布,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2024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作用下,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超过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八大类家电产品5600多万台,带动销售额2400亿元。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7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3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5万亿元。住户短期贷款的增加,意味着居民消费信心增强。

作为持续多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新发展格局下,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质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的关键所在。

银行机构应加快推进以旧换新,激活万亿元消费大市场。

以旧换新能够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从现实来看,消费作为终端需求,是推动经济循环的关键一招,从汽车、家电来看,作为商品消费的“大头”,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尤其是更新换代的需求巨大。

具体而言,银行机构应顺应数字、绿色等消费新趋势,结合汽车、家电、家装、购物等消费领域,升级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等消费金融产品,还可以联合各大车行、家居卖场,推出新能源汽车团购、家装节、家电季等消费促进活动,并提供一些普惠性的消费优惠、专项权益,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

银行机构应进一步落实好信贷政策,提升消费信贷质效。

面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银行机构需要不断落实好信贷政策,提高审批效率,确保资金能够精准、高效地投放至消费市场。通过增加信贷额度、灵活还款期限、调整利率水平等措施,降低消费者的融资成本和门槛,使更多群体能够在更多细分场景中获得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同时,当前居民的消费模式已迈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驾齐驱的新阶段,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创新消费场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空间,以激发并培育多元化的消费新热点。

银行机构应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消费贷业务发展安全性。

消费贷利率并非越低越好,银行应当把控好消费贷利率的“合理度”,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民众需求状况以及银行消费贷业务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测算,避免出现盲目的下调行为。银行可以与具有正规资质的助贷中介合作,不断加强对助贷中介组织的审核,将助贷中介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此外,在促进消费过程中,银行业需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客户需求,创新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提高客户营销精准度。通过数字技术掌控入口和流量,融入居民日常消费场景,为客户提供优质“无感”的金融服务。通过数字技术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