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金融要闻 / 正文

“围剿”金融黑灰产须打好组合拳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3-21 10:41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打着“反催收”“停息挂账”“征信修复”“息费减免”等旗号的金融黑灰产公司层出不穷,其借助短视频、直播以及社交平台等新型传播渠道大肆宣传,声称可以帮助借款人解决债务问题,实则却让借款人掉入了另一个“深渊”。

由于违法成本低、作案方式较为隐蔽且通常取证困难,金融黑灰产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灰色产业链。有研究机构发布的《“非法代理维权”治理调研报告(2023)》显示,职业化“非法代理维权”从业人员有数十万人,而黑灰产煽动教唆的“非法代理维权”活动参与人员有成百上千万,造成金融机构财产损失达数百亿元级别。

近年来,以“反催收联盟”、代理维权组织以及职业背债人等为代表的金融黑灰产的出现,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还严重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商业银行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黑灰产团伙通过伪造虚假证明、缠诉闹访等非法手段,干扰了银行正常的不良贷款催收工作,使得逾期债务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代理维权”“法律援助”的外衣下,黑灰产团伙提供的“服务”实则要收取高额的手续费,甚至还会套取客户的个人信息,造成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受损,让借款人面临着更大的金融风险。

打击金融黑灰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承担起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担,同时,还要与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形成联动机制,打好“组合拳”,对黑灰产的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围剿”。

具体来看,首先,银行业要与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借贷平台加强合作,共建联防联治反诈数据库,通过金融机构间对涉嫌欺诈信息安全共享的方式,对不良代理投诉、有组织逃废债等金融欺诈行为进行事前实时拦截、事中自动化预警、事后联合打击,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也要与公安机关、监管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主动挖掘线索、提供涉案材料,对非法代理维权形成有效打击,提高黑灰产团伙的违法成本。

其次,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也要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对涉嫌金融欺诈的内容进行风险提示,并对黑灰产引流账号进行限流、封号等措施,阻断违法违规信息传播渠道。

再次,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黑灰产也在不断“进化”,其专业化程度和隐蔽性都在不断加强,进一步增加了识别和治理的难度。目前,金融机构传统的风控手段难以满足打击黑灰产的需要,银行业应依托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和数字化能力,创新构建防范“代理维权”等黑灰产的风险预警系统和识别体系,针对客户身份核实、投诉电话号码鉴别、视频核验等多个环节呈现出的风险特征建立模型,并实施差异化处置机制,提升对黑灰产的识别能力。

最后,根治黑灰产顽疾,关键还是要打破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增强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判断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消费,在购买金融产品时选择正规渠道,审慎对待合同签署、风险评估等流程;另一方面,在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金融机构要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依法合理、高效维权的途径,防止借款人通过非正规方式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