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现代农业融资模式之杨凌探路

来源:金融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1-07-29 14:07

在八百里秦川,陕西杨凌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历史上的它,浓缩了古老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

新时期的它,承载着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的希冀。

现实中的它,不断进行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农业硅谷

杨凌,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1500年前,隋文帝杨坚在这里为自己修建了庞大的陵寝,“杨陵”由此而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此设立了10个科研教学院所,涵盖了涉农领域的64个学科,聚集了5000多名科教人才,杨陵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和人才的集聚中心。

1997年7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杨凌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由国家科技部等20个部委和陕西省政府34个厅局共同建设。它被赋予的使命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杨陵改“陵”为“凌”。这象征着杨凌将树立凌云壮志,摈弃沉睡死寂之“陵”,追求升跃腾飞之“凌”。杨凌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杨凌已由昔日陕西的“农科小镇”成长为今日中国的“农业硅谷”。据介绍,杨凌示范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达到47%,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1997年至2010年,示范区生产总值从3.9亿元增加到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69元增加到7128元,远高于全省4105元的水平,增速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一,成为陕西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

政策给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明确了新时期杨凌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杨凌示范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复精神,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为目标,要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到2020年,杨凌科技成果转化率要达到7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然而,对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0%、总面积135平方公里的杨凌示范区,如何解决农村和农民贷款难题、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是杨凌示范区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而长期以来,涉农贷款担保难、变现难、风险大,始终是制约金融机构发挥信贷支持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既有农村抵(质)押担保政策限制,又有抵(质)押物管理难,变现、流通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

2010年5月19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为化解涉农贷款担保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对此,杨凌示范区抓住机遇,经过深入调研,于2010年8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四类贷款抵押方式。配合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杨凌示范区还配套出台了四个制度办法,即:《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村房屋抵押融资管理办法》、《生物资产抵押融资管理办法》、《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融资管理办法》。

针对农村产权抵押物的保险、产权交易流转等实际问题,杨凌示范区建立抵押物保险分担机制,积极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体系,设立产权交易中心,组织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主体,为贷款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促进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

杨凌示范区还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由示范区和杨陵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用于解决农村产权资产流动性差导致抵押权变现难题,减轻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负担,激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市场。

杨凌示范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在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情况下,通过制定抵押贷款扶持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实现示范区农村产权直(间)接向金融机构质押、抵押融资。”

多方参与

事实表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能否有序开展,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激励,有赖于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产权评估登记管理部门、产权交易中心等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还有赖于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配套机制的良好运作。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信贷资金供给方,当地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发挥各自优势,支持配合示范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通过农村住房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活体动物抵押、苗木抵押、大棚抵押等方式,目前,当地金融机构已发放设施大棚、苗木、奶牛、农村房屋抵押贷款1460万元。

人保财险公司等保险机构也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物保险业务,对已有的农业保险品种在全区做到100%覆盖,对风险较高的活体动物、果树、苗木等生物资源,配套创新开展了生猪、肉牛、苗木等新险种,明确了育肥猪、能繁母猪、奶牛、蔬菜大棚等活体抵押物的保额、保费规定,分散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后顾之忧。

此外,由当地财政部门设立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已到位200万元。当贷款债权无法实现时,先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处置抵押物偿还贷款,不足部分的80%由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资金代偿,让金融机构吃了“定心丸”。

涉农企业成为农村产权抵押试点的主力军和主要受益者。与传统的农村抵押贷款主要扶持农户小规模生产的融资方式不同,示范区涉农高科技企业的加入,为农村产权抵押打开了金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目前参与抵押贷款融资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已有数家,如:杨凌康龙菌业公司进行土地经营权及农业生产车间、设备抵押试点;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公司进行奶牛抵押试点;陕西新世界果业公司进行苗木抵押试点;杨凌新华府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大棚抵押试点。涉农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抵押融资额占试点总融资额的95%以上,突显了金融在促进农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综合运用相关金融衍生品。杨凌示范区协调陕西省再担保公司、杨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西安恒信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陕西银联信用担保公司等4家机构提供联合担保,由民生银行作为承销商,为杨凌赛德高科公司、杨凌绿方生物公司、陕西秦宝牧业公司、陕西当代蜂业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总计8100万元的集合票据,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农村产权抵押的增值潜力奠定了基础。

据杨凌示范区金融办介绍,目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初见成效,抵押登记的苗木面积1580亩、秦川肉牛4000头、奶牛290头、蔬菜大棚210座、土地经营权抵押9家、农村住房抵押5户。资料显示,抵押登记中,苗木面积单笔最高达1080亩、蔬菜大棚单笔最高195座、奶牛单笔最高290头。

问题待解

记者从陕西省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现代农业看杨凌”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新时期杨凌示范区发展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有利形势下,杨凌示范区将借助自身特殊的区位优势,全面提升集聚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事实上,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势,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杨凌示范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运行情况来看,要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必须正视和解决制约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才能真正打通贷款“最后一公里”。

在此次杨凌示范区出台的农村产权抵押有关管理办法中,陕西省首次将猪牛羊等活体动物、果树、苗木等生物资产引入抵押范围,具有创新意义,但对金融机构现有贷款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挑战。一是育肥猪、肉牛、奶牛等活体动物属于流动资产,设定抵押权后,抵押物不能移交抵押权人,金融机构不便于监督管理,易产生道德风险;二是活体动物尽管有抵押登记,但因群体数量较大,个体不易辨认,难防重复抵押套取贷款;三是抵押期间,活体动物不仅要产生饲养、防疫、管理成本,还面临着流行疾病、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时刻对贷款安全构成威胁。

财政部门设立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金额应进一步扩大,随着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不断增加,目前风险补偿资金金额可能难以覆盖贷款风险。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贷款规模及风险补偿资金使用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建立风险补偿资金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贷款风险有充足的补偿资金保障。

农村产权评估及产权交易中心是贷前估价、贷后变现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金融机构贷款与否、抵押物流转难易。只有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正常运转,才能被金融机构接受和认可。

此外,杨凌示范区及金融机构要不断探索打通企业和农户贷款“最后一公里”的新途径。例如,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作为银行贷款担保,再以农村住房、肉牛、奶牛、苗木、蔬菜大棚等为风险资金提供反担保,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产权抵押物价值低、难以变现、难以保存等问题。金融机构还应在示范区内建立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制度,推广信用贷款方式,解决农民小额资金需求。(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作者:吴建轩 赵学军)